刊頭

2013年4月27日 星期六

澎湖大菓葉柱狀玄武岩~By~筑瑩&亭亞

澎湖大果葉介紹:
所謂的柱狀玄武岩是指熔岩流爆發後遇到海水快速冷卻收縮凝固成六角狀的玄武岩,這種地形在澎湖非常容易看見,最有名氣的就是桶盤嶼
的柱狀玄武岩,其實在大菓葉海邊也有一大片這樣的柱狀玄武岩,顏色較黃,但因為長年覆蓋於表土下,所以節理保持得相當完整。
大菓葉柱狀玄武岩下方有一略微低凹的草地,下雨時會積成水窟,柱狀玄武岩的形影就會倒映在水潭中,所以要欣賞大菓葉柱狀玄武岩的最佳時間點是下過大雨後,且天氣突然放晴的上午時段。藍天、水影、被水洗的綠草、折射著水光的柱狀玄武岩,好一片夢幻的景象就會呈現在眼前。

ñ亭亞攝ñ
ñ亭亞攝ñ
ñ亭亞攝ñ
ñ亭亞攝ñ
ñ亭亞攝ñ

ñ
2013/4/27,下雨也瘋狂,我們來到了不一樣的澎湖大菓葉柱狀玄武岩下雨天水窟體驗

2013年4月26日 星期五

澎湖二崁聚落By~筑瑩&亭亞

二崁,因南、北各兩處小高地夾握著聚落,澎湖人稱高地為「崁」,因此古名二崁。

「二崁傳香」由澎湖三寶,
天人菊、山芙蓉、艾草等天然原料,
以環保為出發點所做的手工製香,
香味令人難以忘懷。
可以用來驅蚊、避邪等,
是極具創意和傳統特色的環保特產。




二崁聚落-杏仁茶,裡面還擺設有古董可免費參觀及干貝醬伴手禮可以選購。




走入二崁,最吸晴的就是聚落牆邊掛滿了當地居民自創的褒歌,內容描述生活點滴或傳頌男女思慕情懷,試著以閩南語唸唸看,保證趣味橫生。
在古色古香的民宅內,聽著阿嬤最原汁原味的褒歌吟唱,或數人即興對唱,一來一往,創意十足,令人拍案叫絕,樂趣無窮。


ñ((筑瑩攝~))ñ


檢視較大的地圖

資料來源:http://janotts.pixnet.net/blog/post/27625987-%e4%ba%8c%e5%b4%81%e6%9d%8f%e4%bb%81%e8%8c%b6%40%e4%ba%8c%e5%b4%81%e5%b8%b8%e6%b0%91%e7%94%9f%e6%b4%bb%e9%a4%a8

2013年4月17日 星期三

七美小台灣By瑋聖


澎湖七美小台灣是七美除了雙心石滬外,最為熱門的景點之一,小台灣這樣一塊經年來由海浪侵蝕的海上平台,外貌上看起來就跟台灣本島的樣貌大同小異。退潮時還會看見當地的居民在小台灣上撿拾螺貝、海釣,成為拍照取景的最佳風景。」小台灣」真的很像嗎?遊客不妨親自造訪這獨特的景象,帶著台灣地圖來好好比對一番,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澎湖群島之間揮灑得淋漓盡致,在七美的小台灣絕對讓你心服於這句形容的真實性哦!!

位址:由牛母坪沿著濱海公路來到路旁的觀景涼亭,由上往下眺望就可以一窺台灣的攣生兄弟囉~~~















檢視較大的地圖

小門鯨魚洞 By智中



鯨魚洞位臺灣澎湖縣西嶼鄉小門嶼西北海岸,屬柱狀玄武岩。柱狀玄武岩在海崖上,因海蝕作用形成一個巨型大洞,外觀上狀似一隻鯨魚的頭部。
地質
鯨魚洞原為一玄武岩地形,後經海蝕作用,貫穿為一道海蝕拱門。
高約7.8公尺,退潮時,能進洞內觀潮聽濤;潮大時,可欣賞巨浪拍打洞口的景象。
鯨魚洞東側現有兩根海蝕柱,原為海蝕拱門,因頂上玄武岩崩塌而成。
在柱狀玄武岩下方,有一層淺灰質砂岩層,兩層之間夾著厚約10公分的煤層,屬劣質泥炭,混有木炭碎片及摻雜灰色黏土。形成原因為潮水將外地植物帶來這裡堆積,被玄武岩覆蓋,經地層變動後生成。
由來
數十年前,一頭鯨魚竄入海蝕洞中,不得其門而死,當時居民前往分割魚肉,鯨魚洞的名稱而此而生。


檢視較大的地圖

澎湖蒔裡沙灘 BY 蕭智中

對於老澎湖人來說,嵵裡沙灘總是會和學生時代的記憶掛勾,嵵裡沙灘在二十幾年前曾風光一時,是澎湖最著名的海水浴場,當時沙灘內的山坡腹地上設置有各類遊憩設施,成為每個學校舉辦郊遊或遠足時最愛選定的點。當時站長就讀石泉國小,遠足時如果選定嵵裡沙灘,就得走個兩小時的路才能汗流浹背地從學校走到沙灘,一到沙灘也就毫不客氣地往海裡跳。約莫十幾年前原本經營此處沙灘的民代業者退出經營,縣府沒有後續規劃管理,風吹日曬之下,時裡沙灘慢慢地有了頹廢的味道,各項原本的育樂設施一一鹽化倒塌,鄰近的山水沙灘跟隘門沙灘取代嵵裡沙灘成為遊客的新寵,整片嵵裡沙灘漸漸歸於寧靜,沙灘上少了戲水的遊客或當地居民,多出的則是更多的小舢舨,和漁村鹹鹹的空氣味道。嵵裡沙灘美麗中回歸寧靜。
嵵裡沙灘若以沙灘的弧形海岸線來說,這個港灣其實是全台灣最美麗的海水浴場。
目前嵵裡沙灘有一座嵵裡沙灘貝殼灣遊憩館可供遊客休息、盥洗使用


嵵裡社區是一個傳統漁村,過去大部分人從事捕漁工作,所以村內許多人體形練就得十分魁梧,皮膚曬得黝黑,更有一手捕漁好功夫,以前每年端午節縣內舉辦划龍舟比賽的時候,嵵裡永遠都是奪冠的熱門隊伍,那時跟我們村子的龍舟對還有著瑜亮情結呢。
嵵裡沙灘原本綿延一公里多,然而澎湖人就是改不了蓋廟的習慣,因此社區為了擴建寺廟,硬生生把面前廣場外擴到沙灘上,把沙灘截成兩段,加上後續肉粽(消波塊工程)的荼毒,完全阻斷了新的沙子堆積,於是嵵裡沙灘不管在規模或者質感上,開始付出慘痛的代價。


嵵裡聚落北邊有一座小山丘,形似古代官員所戴的紗帽,稱為紗帽山,嵵裡聚落正位於紗帽所延伸出來的冠耳(台語稱為「匙」)上,所以稱為「嵵內」或「嵵裡」。
嵵裡南邊濱臨大海,有一片由珊瑚及貝殼碎片所組成的白色沙灘。早期是居民牽網捕魚的漁場,近期曾一度發展為本縣最大的海水浴場,景色可媲美夏威夷的威基基海灘(Waikiki)
嵵裡沙灘綿延1公里餘,並有風積砂丘景觀,海域平緩,海水湛藍,是澎湖本島天然條件最優的海濱浴場。走在由珊瑚和貝殼沙構成的海灘上,或享受日光浴,或戲水弄潮,或露營野炊,誠為渡假一遊,偷得浮生半日閒的最適當場所。




牽罟活動係傳統漁民捕魚方式,由漁民出動小船、竹筏或舢舨將重達兩百八十公斤、長六百六十公尺(兩百一十二丈)的漁網(罟網)灑到大海來包抄魚群,等舢舨驅趕魚群入網後,岸上大家分成兩端,齊聲吆喝拉索,大家同心協力將漁網由外海拖上岸邊,此時在漁網內之魚蝦由所有漁民共同享有,好像用拔河方式將罟網拉上沙灘的捕魚方式,就叫做「牽」,只要居民在海邊出力,不分男女,都可分得一份漁獲,因此又稱「倚繩仔分錢」,如今沿海地區還有「牽罟有人有份,大肚分雙份」,此活動具有育教於樂的功能,也能夠瞭解漁村人民的生活。




檢視較大的地圖

吉貝沙尾By若瑜


吉貝嶼澎湖北海地區最大島嶼。吉貝古定名為嘉貝,因島嶼形狀宛如一枚螺貝漂浮在海面上,因此先民稱呼這個島嶼為「嘉貝嶼」,後期以諧音改名為「吉貝」。
吉貝嶼位於白沙島北方約5.5公里,為澎湖北海中最大的有人島,全島地勢東高西低,由海積地形組成的沙灘沙嘴,為本島最大的地形特色,沙灘位在本島西南方,由西崁山南延伸;在沙灘的盡頭,因受海流影響而形成伸入海中的沙咀,全長700餘公尺,吉貝嶼擁有廣大的潮間帶,島的四周有許多大小石滬聚集,總計約有八十餘座。
吉貝嶼位置為北緯23度44分東經119度37分,全島面積約3.1平方公里。村民人數共計1529人,大多為閩南籍。此係根據澎湖縣政府民政局(2008年8月的統計資料)。
對外交通靠交通船及遊艇,可從赤崁或後寮搭乘。
白沙之星交通船搭船位置:赤崁北海遊客中心
搭船時間:
赤崁到吉貝11:15、17:00吉貝到赤崁07:00、14:00,週五例外。
赤崁到吉貝17:30吉貝到赤崁16:00,每週五。
愛民號、愛滿號搭船位置:後寮遊客服務中心
搭船時間:
後寮到吉貝11:00開船
吉貝到後寮06:00開船


奎壁山縮時攝影(by筑瑩、亭亞)

(影片來源:http://www.youtube.com/watch?v=-DTFRM24pKc)

風櫃洞 By若瑜

風櫃洞位於臺灣澎湖縣風櫃半島的尾端,風櫃(地名)以前稱為「風櫃尾」,南岸的玄武岩十分的發達,由於海浪長年的沖擊,岩石下方形成了狹長的海蝕洞穴,洞內上方岩石有一處裂縫通達陸面,當漲潮約七分時,海浪沖入海蝕洞中,壓縮空氣夾雜海水經岩石裂縫噴出陸面,並發出了巨大的聲音,海浪消退時,亦需經岩石裂縫吸入空氣,附近會產生巨大吸氣聲,相似於古時候廚房幫助生火的風櫃(鼓風箱)的聲音,因以而得名
檢視較大的地圖

2013年4月13日 星期六

玄武岩 by若瑜



 澎湖群島是火山熔岩所形成的玄武岩群島,擁有多樣的玄武岩地質地形景觀,特殊的地形地貌,在近年透過媒體報導及觀光旅遊,已廣獲國內外之重視與肯定。西嶼鄉(漁翁島)位於澎湖西方,為澎湖第二大島,島上諸如小門鯨魚洞、池西及大菓葉玄武岩等都是具有極高知名度的地質地形景點,且幾乎各村落均有值得一看的特殊地貌。















2013年4月10日 星期三

奎壁山 By 智中 筑瑩 亭亞 瑋聖 若瑜

奎壁山踏浪

奎壁山地質公園
奎壁山位在澎湖北寮村北岸,俗稱「龜鼈山」,因為鄰近的海濱盛產龜鼈得而名。另有一種說法是這座山的外型從海上看,形狀像是一隻趴在海邊的烏龜而得名,就像龜山島形狀像一隻烏龜而得名一樣,可見台灣人的命名很多都是以視覺外觀來直接起名字的,直到後來,因為「龜鼈山」實在不雅,所以人們取個比較風雅的名字叫「奎壁山」,現在的名字才算固定下來。
奎壁山地質公園包含奎壁山和赤嶼,海水退潮的時候會露出一條長長的沙灘地兩地相接,是典型的陸連島地形,人們可以在退潮的時候走到赤嶼,相當奇特,通常這現在會出現在退潮的時刻,但是提醒大家!如果要走這條沙地,務必算好長退潮的時間,因為當漲潮時,海水會在你看不到的赤嶼後面慢慢漲起,當海水漲潮到一定的程度,會越過赤嶼兩端夾擊過來,人的雙腳當海水煙過膝蓋以上時,因為海水壓力的關係,行走速度是比平常四到五倍以上的慢,等到你看到海水漲潮時通常也來不及離開了,以往這裡就是有許多遊客甚至當地人因為不熟悉海水漲退潮的特性而來不及離開,不幸罹難!所以,除了算準當地漲退潮的時間以外,能有熟悉當地海水特性的專業導遊也是相當重要!
而奎壁山地質公園富含橄欖石的玄武岩番仔石和海蝕地形,都是本地質公園相當重要的地質特色,自古以來,奎壁山就以「奎壁聯暉」名列澎湖舊八景之一。
來到這裡,除了可以看到遊客們在海中游泳嬉鬧之外,遠眺風光,可以看到一望無際的大海遼闊,在這裡也可以觀賞星星、看日出,都是相當適合的景點,另外,在面對海上赤嶼的右邊你只要稍微注意,還可以看到中屯風力發電的三葉辦美麗風車,相當雅致,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稍微走近些,把風車當背景拍照也有一番樂趣。
(資料來源:http://tour.penghu.gov.tw/tw/Attractionscontent.aspx?id=5017)